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学习“四史”】一同感悟来自向化镇的红色革命精神
  发布时间:2020-09-15 10:50:31 打印 字号: | |

历史的年轮在不断地转动

红色峥嵘岁月已经离我们远去

但革命情怀,革命烈士的英勇不该忘却

让我们一起认识

向化镇这位红色历史人物

感悟红色革命精神



宋安,著名爱国民主人士。1908年3月,生于上海市崇明县向化镇宋家河角。解放前,历任向化乡农民协会常务委员、国民党中央军校第四分校中校政治教官,民盟上海市中等学校区分部负责人、民盟崇明小组负责人、崇明旅外青年联谊会会长和崇明县参议员。

宋安自学生时代起就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是所在学校的学生运动积极分子。1927年大革命时期积极参加“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的农民运动,因工作积极被推举为向化乡农民协会常务委员。

1931年7月从上海法学院毕业后至1937年主要从事中学教育和执行律务,这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参加“上海各界团体救国联合会”,组织建设伤兵医院,慰问抗日将士,支援十九路军抗日。1933年参加宋庆龄、杨杏佛等人组织的“国民御侮自救会”,任该会沪南区负责人之一,积极参与抗日救国活动。1936年11月救国会负责人沈钧儒等七人被捕(史称“七君子”事件)后,主动参与营救工作,多次到苏州探监。1937年淞沪抗战时期,在上海教育界救亡协会负责宣传工作,积极组织保卫大上海的抗日宣传活动,并带领所在中学学生上街游行。因积极从事抗日活动,曾两次被捕入狱。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面对日寇的侵略暴行,毅然先随李公朴先生赴山西筹办民族革命大学,为抗战培养骨干。不久日寇进犯山西,1939年晋南失守,办学被迫中断。办学不成他就经陕西入川,投笔从戎,参加了国民党军队,准备上抗日前线杀敌卫国。就此,他从一个文弱书生成了一名满身戎装的抗日军人。入伍后,上峰知道他是一名从上海法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有教育工作经验和追随李公朴先生办学的经历,认为他去军校工作再适合不过了,并鼓励他去军校培养人材同样是为抗战出力。于是被分配去国民党军政治部军事政治教官研究班任教务组少校组员。以后历任陆军辎重兵校少校指导员、中央军校第四分校中校政治教官、防空兵校中校政治教官兼该校南厂教育总队政训室主任。直至抗战胜利结束。

抗战时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引下,随他任职的各军校走了近半个中国,参加了各种抗日工作,大部份时间是在三所军事学校担任政治教官,主要从事日寇侵华史实研究,专讲“日本问题”,教育青年学生“我们的主要敌人是日寇,不应煮豆燃豆箕,危害民族生存”,鼓励学生争做抗日英雄,不做反共磨擦、破坏抗战的罪人。

1945年春,经沙千里先生介绍加入“中国人民救国会”。抗日战争胜利后,看到国民党反派毅然辞去军校职务,于1946年3月,经沈钧儒先生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随沈钧儒先生返沪,继续从事中学教育和民主活动。上海解放前,宋安是民盟上海中等学校区分部(后改为第十区分部)负责人之一,直接接受民盟华东执行部和上海市支部的领导,积极参加民盟和救国会的活动,坚持在白色恐怖下民盟在沪的地下(民盟被国民党当局宣布为非法组织)工作,反对国民党政府和美国对华政策。临解放,上级要求盟员做好所在各校的护校工作,保护师生和财产的安全,迎接解放。宋安作为总校的教导主任领导了上海民立女中的护校工作,为全校1600余名师生和财产的安全,尽到了责任。

为发展民盟在崇明的地下组织,于1946年7、8月间在上海成立了由上海支部直接领导的民盟崇明小组,宋安为小组负责人之一,经常组织小组成员学习共产党的文件,开展反蒋斗争,并收集国民党驻军情报,多次将获得的驻军布防情报送交共产党地下组织。1947年经小组研究,决定在崇明旅外青年中发起组建“崇明旅外青年联谊会”( 公推宋安为会长),以便对外公开活动,扩大社会影响。

1947年宋安在担任崇明县参议员期间,为抵制对农民的盘剥,在议会上提出:“沙田公有案”,主张新涨沙田一律归农民所有,经反复斗争,议案终获通过,并在议会支持南沙农民反对地主强暴收租和反对增加田赋等,以维护农民利益。

解放后,积极参加北京郊区的土地改革和察哈尔地区的民主建政工作。1949年11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科长。1950年11月志愿参加抗美援朝,到东北松江省民政厅战勤处工作,曾任战勤处第一科科长。期间,从1951年1月4日至4月15日,参加东北地方慰问团,专程赴朝慰问担架队、运输队民工。

1952年8月至离休,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指引下,在民盟地方机关和中央机关从事盟务工作,曾任民盟松哈支部秘书主任,民盟中央秘书、办公厅副主任。1982年离休,享受参局级离休干部待遇。1987年4月,因病逝世,享年79岁。


资料:人文向化

来源:上观新闻 

 
责任编辑:研究室